金盏

招商网

金盏招商网  >  金盏招商动态  >  民族自治县······漾濞彝族自治县

民族自治县······漾濞彝族自治县

| 招商动态 |2017-06-09

漾濞彝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点苍山之西,东与大理市、巍山县相邻,西与永平县、云龙县接壤,南抵保山昌宁县,北交洱源县,总面积1860平方公里,有彝族、汉族、白族、回族、苗族、傣族、傈僳族、纳西族等17个民族。辖4镇5乡:苍山西镇、漾江镇、平坡镇、顺濞镇共4镇,富恒乡 、太平乡、瓦厂乡、龙潭乡、鸡街乡共5乡,65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

漾濞彝族自治县的彝族共有有三个支系,分别为腊罗支系(自称“腊罗巴”或“腊罗泼”,他称“土族”或“土家”,主要聚居在县内的南部和中部地区的鸡街、瓦厂、龙潭、顺濞、平坡)、聂苏支系(自称“佬武族”、“罗武族”或“聂苏”,主要聚居在县内西北部地区的富恒、双涧)和诺苏支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四川凉山、云南丽江等地迁入,人数很少,不足200人)。

在漾濞县4镇5乡65个村民委员会中有彝族人分布的有62个,全县1076个自然村中有彝族分布的有614个,占57%,纯为彝族居住的村437个,占自然村总数的40.61%。彝族人口占60%以上的有富恒、鸡街、瓦厂三个乡镇,65个村民委员会中彝族人口占60%以上的有33个村民委员会。

漾濞有五大特点:

一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远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先民繁衍生息。1912年设置漾濞县,1950年属大理专区,1956年随撤区建州属大理白族自治州,1958年并入大理市设漾濞区,1961年复置县,1985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漾濞彝族自治县”。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丰厚,文物古迹众多。作于3000多年前的苍山古崖画被史学家称为“苍洱文化之源”。2001年,漾濞县被省政府授予“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二是地广人稀,资源富集。漾濞每平方公里有53人。漾濞水资源得天独厚,有河流117条,总量达12.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28万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45万千瓦林业蓄积量达725立方米。还有丰富的温泉和矿藏。

三是山川秀美,生态良好。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苍山西坡全部在漾濞境内。漾濞森林覆盖率达79%,绿化率83.1%,被誉为“绿色宝地”“横断山脉南麓的明珠”,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共融的乐土。

四是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平甸线、大保高速公路和320国道及正在修建的大瑞铁路穿境而过,与周边县市连接的公路四通八达。县城距下关29公里,在滇西中心城市半小时经济圈内,是离州府最近的“卫星城”、大理的“后花园”,是滇西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

五是漾濞核桃,驰名中外。漾濞核桃种植历史达3000多年,漾濞核桃以其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出油率高、营养丰富而誉满中外。漾濞县被国家授予“中国核桃之乡”的桂冠。取得了漾濞核桃有机食品认证,注册了漾濞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3年“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被中国农业部授予“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2017年再 获“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荣誉称号。

漾濞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浓郁,彝、回、汉、苗、傣、傈僳、纳西等17个民族在多年来的生产生活中继承和发扬了各自独俱特色的民俗文化,创造出了漾濞悠久灿烂的民俗文化。如彝族打歌、大刀舞、敬酒歌等都蕴藏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让人如痴如醉,其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服饰文化的美,彝族服饰色彩鲜艳、款式多样、美丽细腻而又大方,有其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欣赏魅力。

漾濞彝族自治县已建成万亩核桃生态园一块、千亩以上核桃连片5块、百亩以上核桃连片102块,这些连片核桃自然形成了核桃村、核桃箐、核桃沟、核桃坡,成了当地一个个令人向往的模范核桃生态自然景观。她以“中国核桃之乡”、“核桃城”、“核桃生态园”、“核桃村”、“全国核桃质量第一”、“全国县级核桃人均占有量第一”著称于世。

借助核桃产业的发展势头,漾濞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外商参与核桃种植业发展,实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同时,先后创办了漾濞团山核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伊斯兰侨茂核桃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企业所生产的“傻哥牌”系列核桃食品、琥珀核桃、密香核桃、袋装薄壳核桃、漾濞核桃乳等核桃特色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漾濞核桃产业迅速发展,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核桃为四大干果之首,其全身都有是宝,核桃仁甘美可口,营养丰富,据测,1公斤核桃仁所含营养,相当于9公斤牛奶、5公斤鸡蛋,称为“营玉库”;核桃又称为“木本油料之王”,出油率高达70%,核桃油既是高级食用油,又是高级工业用油;核桃仁、外果及枝叶均可入药;核桃树其木材坚硬,韧性好,耐冲击,花纹美观,不翘不裂,是上等的木制材料;核桃植株枝叶繁茂,树冠如巨伞张天,果实翠绿可爱,因而又是优良绿色化树种。核桃树成了彝县人民的“摇钱树”。

点苍山之西的漾濞彝族自治县,彝族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尤为突出、内容丰富,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传统的“火把节”、独特的“二月八”赶庙会、商贾如云的“二月十九街”、“漾濞核桃产品交易会”等,有热情奔放的彝族“打歌”、美丽的民族服饰、独特的婚丧习俗等,构成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丰厚,文物古迹众多,一大批风格独特的古建筑保存完整,载入《云南文物古迹大全》的就有云龙桥、普光寺、古清真寺等省、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项。境内有70多公里长的博南道古驿道遗址,沿途古街,至今店铺犹存。作于3000多年前的漾濞苍山古崖,是云南省境内图像最多、面积最大的一组崖画,画面生动反映了先民们狩猎、放牧、采摘、舞蹈等生活场面,具有极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美食特产有漾濞核桃系列食品、漾濞油鸡枞、玉香梨、李家庄苹果、鸡街热区水果、漾濞卤腐,美食有漾濞卷粉。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漾濞彝族自治县政府公布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人)

彝族大刀舞(3人):鸡街乡的吉用伟、吉绍金和瓦厂乡的吴富海;

彝族打歌传承人(2人):鸡街乡的习绍康、常泽香;

彝族过山号传承人(2人):鸡街乡的黄应福,太平乡的杨文伟;

彝族刺绣传承人(2人):鸡街乡的吉珍琳、胡花妹;

苗族手工刺绣传承人(2人):龙潭乡的李菊香、吴玉清;

傈僳族爬刀杆下火海传承人(1人):漾江镇的海润朝

彝族“打歌”

在云南大理州漾濞彝族自治县,经常可以看到一群身着绚丽的民族服装的彝族姑娘小伙,围成一圈,载歌载舞,这就是漾濞著名的民族风情舞彝族“打歌”。 漾濞彝族“打歌”历史悠久、曲调优美、歌词内容丰富、舞姿活泼多变,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打歌”是漾濞最常见也是彝乡人民最喜欢的文娱活动形式之一。“打歌”,又称“踏歌”、“跳歌”。漾濞各地的“打歌”具有不同的特色,但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听到打歌调,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走进了打歌场,那热烈欢快的气氛会使你陶醉。俗话说:“葫芦笙一响,脚底板就痒”,“不会吹拉弹唱的除非是笨小伙,不会打歌对调的除非是憨姑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彝山处处是舞场,彝乡寨寨有歌手。

漾濞彝族“打歌”,套路繁多,内容丰富,常见的有“四步行走式”、“六步六行式”等,随着不同的音乐节奏而变换步伐,舒展激情,使人在粗犷豪放的表演中,感受到生命的冲动和情感的升华。 “打歌”这种群众性娱乐方式,在漾濞境内广为流传,村村寨寨、角角落落,无处不在。凡是彝族聚居的村寨,只要有婚丧娶嫁喜庆节日,全村男女老少,都以三弦、笛子、芦笙伴奏,一圈一圈地围着火塘旋转,边歌边舞,尽情舒展内心的喜怒哀乐。

大刀舞

在漾濞鸡街乡,“打歌”时常伴以大刀舞,使打歌场上的气氛更为热烈。 场中这位大刀舞者名叫吉用伟,今年30岁,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刀舞的第8代传承人,从小他就开始练习大刀舞。 彝族的大刀舞寓意着用大刀劈除邪恶,祈求幸福平安。 吉用伟的大刀是他师傅传承给他的,因此,吉用伟和他的大刀具有深厚的感情,每天都要拿来舞弄一番。

在大刀舞的传承中不得不提到已经过世的吉有凤老人,他广收徒弟,培养了吉用伟、吉用飞、吉用强等大批活跃在各村的大刀舞能手。他打破了女子不得舞刀的传统,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女舞刀手。在他的中徒弟中吉用伟2012年被授予非物质文化彝族大刀舞的传承人。

吉用伟的学徒主要分布在鸡街、龙潭、龙街等地,共400多个,其中最小的9岁,最大的70多岁,他不仅是在继承更是在发扬,将彝族大刀舞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其中。 吉用伟和其他大刀舞者,他们作为彝族大刀舞的真正传承者,充分认识到了大刀舞所代表的彝族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去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瑰宝,正因为有这样一群文化艺术的执着者,大刀舞才不至于消失,让大刀舞这种民族文化变成民族文化资本。

大刀舞是一种蕴含了巫、武、舞、刀法、精神力量为一体,集彝族火崇拜、鬼魂观、祖先信仰的文化内涵,经历了反抗压迫的杀戮性、通灵通神的巫术性、传情达意的娱乐性、维系族群的凝合性、幸福和谐的庆祝性的民间舞蹈,它从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独立层位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彝族文化,在漾濞广大村寨中独放异彩。

鸡街地区的彝族大刀舞共18种刀法,分别是:单手绕头花、老步面花(16步)、老步左右面花、左绕头背花、右绕头背花、绕头走马离步式、绕头左右老虎穿裆、雄鹰展翅、双龙出海、狮子滚绣球、雪花盖顶、古树盘根、猫洗脸、左打右出、系腰花、面花踩门压十字、观音扫地、七星望月,每刀分阴阳,形成36路刀,每一路都有3个不同动作组成,形成108式,例如:面花分为高桩、中桩、矮桩(左脚跪地),绕头花分为左绕头花、右绕头花、过肩头花。故漾濞彝族大刀舞有18种刀法36路108式。

通过对生产生活的不断总结,将大刀舞的动作用动物的姿势来命名,如:绕头左右老虎穿裆、雄鹰展翅、双龙出海、狮子滚绣球、猫洗脸等,体现出了彝族人民的火、虎、鹰、龙等图腾崇拜和狩猎文化。而耍刀过程中的刺、劈、挑、打等动作,是从生产劳动中引申而来的,由于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当时的生产劳动主要是采集野果和狩猎,为了生存需要彝族祖先们积累了刺、劈、挑、打的技能,也体现出了彝族人民的感恩,感恩从动物身上获得战胜自然的勇气和生存、发展的动力。

漾濞县鸡街乡的是春秋刀中的单刀。大刀长1.5米左右,共分两大部分组成。刀柄长1米左右,用较为上等的木材做成,与锄柄相似,刀头长50厘米左右,月牙形,刀头、刀柄相结合,再配上了小铜铃、毛线扎花,还有辟邪驱邪之物作装饰物,更增添了刀的艺术美感。

彝族大刀舞是集刀法和肢体动作为一体的舞蹈,有一定的规律,表演随着笛子和芦笙的节奏变化套路,与彝族粗犷豪放的打歌步法相结合,讲究稳、正、巧,要做到:稳握刀、身端正、巧耍刀,刀不离身,人随刀动,刀随人舞,人与刀,刀与心要融为一体。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大刀舞也从传统的单刀舞发展到双刀以及现在的群刀舞。特别是两人对跳时,配合较为默契,刀法及舞蹈动作对称一致,合二为一,既有原始舞蹈的含蓄,又有现代舞蹈的洒脱,包含了较高的表演艺术,极具观赏性。

漾濞县的鸡街乡吉村社正是传播漾濞彝族大刀舞传播的中心,大刀舞从这个中心向邻近的村社、乡镇、州县扩散,鸡街地区就成了一个文化圈。 二月十九街、核桃节、三月十九、正月初九等就是一个个的文化空间,这些文化空间也就是彝族大刀舞流传的空间。 鸡街这张固有的地域、族群、历史、语言、自然生态、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等形成的文化地图,属于特定族群的与众不同的品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信仰着同一种信仰,传承着同一种文化。

彝族刺绣

漾濞彝族共有有三个支系,分别为腊罗支系,聂苏支系和诺苏支系,三个支系彝族都有在服饰、日常生活用品上刺绣的习俗,对图腾崇拜、吉祥图案的寓意表达大体一致。但刺绣工艺,配色差别很大,各支系有明显特征。以鸡街、龙潭、瓦厂为代表,俗称南片彝族腊罗支系刺绣色彩鲜艳,底色多为天蓝色、白色、淡绿等浅色为主,针法多为平绣,图案基本用剪纸;以富恒、太平、漾江为代表,居住在县内西北部地区的聂苏支系,刺绣配色浓艳,底色也多用黑色、深红、深蓝等厚重的色彩,针法多为平绣,图案以描图居多。居住漾江镇后山的诺苏支系则传承了四川凉山彝族刺绣的特征,多用几何图形组合吉祥图案,针法以挑花为主。

鸡街······云南十大刺绣名村镇

鸡街乡位于漾濞彝族自治县最南端,地处两州(大理、保山)四县(漾濞、巍山、永平、昌宁)结合部,是漾濞的“南大门”。东与巍山县马鞍山乡隔江相望,南与保山地区昌宁县接壤,西与永平县龙街镇相连,北与本县龙潭、瓦厂乡毗邻。全乡国土面积143.09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03公里,离州府117公里。辖4个村委会38个村民小组, 2015年末总人口1519户5119人,境内居住着彝、汉、傈僳、白和回族等民族,其中彝族4515人,占总人口的88.2%,是集贫困、边远、多民族聚居为一体的山区乡镇之一。

鸡街乡被美誉为:“歌舞刺绣之乡”、“大刀舞之乡”

玩什么:码头观光、垂钓、划船

吃什么:卷粉、油粉、煮火腿、烤土鸡、江鱼

电 话:15126046084

漾濞县鸡街乡是典型的彝族集居地,有浓厚的民族风情,人的一生都有很多讲究,小孩生下来一个月要办满月客,到青年结婚时要以歌传情、对歌择偶,满60岁以后要办生日。平时除传统的节日以外,每逢重要日子,人们都要以打歌的方式来庆祝或悼念,彝族妇女还善于刺绣花鞋,自己缝鞋子,自己缝民族服装,被誉为民族文化大乡、刺绣之乡。鸡街乡先后举办四届“绣女”大赛,吉珍琳是彝绣高手,1955年生于大理州漾濞县鸡街乡新寨村鲁古箐,2016年6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认定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鸡街乡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鸡街刺绣深受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影响。刺绣的图案和花样有法轮(彝族语为“扩日洛”,表示地球)、太极图、五瓣梅(还有被扩为六瓣、七瓣、八瓣的)、神仙魁子、云纹、菱形、崔儿头、富贵不断头(彝族的长腰带和裤带头、烟包、衣领上绣有的一种四方连续图案)、人物、佛像等几十种图案。传统圆形图案里套有七瓣的表示地球的七大洲,与现代地理知识完全一致。

鸡街刺绣的针法十分独特,刺绣的绣女操针时,用一根绣花针,两根色彩相同的绣线,一根刺线,一根缝线。左手拿布料,右手拿针刺线挂在右胸衣服上,缝线穿在针眼上。走针时把刺线盘在针上,当针抽上来后,用左手大拇指压住线,用右手针缝压。就这样上针刺,下针缝,一针两线,使两毫米大小的圆圈,均匀排在缝线上。

鸡街彝族刺绣的绣品主要以服饰为主体,具体包括帽子、衣衫、围裙、腰带、长裤、鞋子。鸡街刺绣品色彩鲜艳,款式多样,图案多姿,绣制精美。帽子、衣衫、围裙上密密的银饰随着身体的一举一动,响成一种动听的节奏。一身美丽的衣衫,穿出一种浪漫多姿的风情。

小贴士: 早上9.30 至下午2.30 有下关西南站直达鸡街的小巴,除鸡街乡外,刺绣品在漾濞县城及三月街参展会上皆有售。但一般三月街上货物供不应求,要买的亲最好还是去当地,鸡街除了“民族刺绣之乡鸡街还有“民族歌舞之乡”的美称,大家可以顺便感受下当地歌舞魅力。

漾濞彝族唢呐

漾濞彝族在长期的境内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丰富的个性文化,其文化特色象山水一样秀美多姿、内涵丰富,有崇拜山川草木之神的民族宗教文化(神秘文化)、最古老的史前艺术《点苍山西坡崖画》、被彝族称为《古署》的唢呐曲调为主线的音乐文化等等。唢呐是彝族婚丧中不可缺少的演秦乐器。漾濞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民间乐器有唢呐、笛子、大铜等,而唢呐是彝族民间乐器的象征,在当地广为流传。漾濞彝族唢呐作为一种领奏乐器,并与大铜结合演奏,宣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气氛,在全县节日庆祝或婚丧议仗广泛应用流传。

主要节庆时间表

1、二月十九街,农历二月十九,漾濞县城

2、漾濞核桃节,农历八月,漾濞县明光

3、火把节,农历农历六月二十四,彝家村寨

4、二月八节,农历二月初八,彝族村寨

核桃节

这里的核桃,具有个大、壳薄、仁厚、味香、色白,易整仁取出、产量高等特点。大理漾濞核桃节于每年9月在大理漾濞县光明村举行,并将举行乡村旅游、核桃产品推介会、商贸活动及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

在中国大理漾濞核桃节这天,光明村农民举行盛大的祭祀核桃神活动,表达感恩,祈祷来年丰收。漾濞核桃神民间祭祀活动成了漾濞彝族民俗文化最具代表之一,漾濞核桃神祭祀活动场面,往往选一棵核桃古树王,核桃古树下安置祭台,祭祀一般由祭司或彝族毕摩主持。祭台香烟袅袅,果糖馔品五颜六色,身着古装司仪、执祭品的民间祭祀人员、朝拜信男信女、鼓手、耍鞭手分排肃立祭台前,八堆熊熊燃烧的祭火分列两旁。长号声中祭司上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核桃硕果、财源滚滚,朝拜的各族群众随着欢快的旋律在核桃神树下歌舞盛世,祈求幸福丰收。

核桃宴

漾濞核桃甲天下,核桃吃法天下绝。核桃蘸蜂蜜、核桃糖、核桃茶、核桃酒、核桃糕、核桃乳、核桃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吃不到!若有尊贵的客人来了,摆一桌核桃宴,那可是很有面子的!

漾濞核桃三道蜜:漾濞核桃三道蜜是漾濞彝家人的传统小吃,是招待贵客的礼节性食品。

第一道蜜——“蜂蜜核桃茶”,这是小小的蜜蜂从苍山的深山峡谷中采集酿造的百花蜜,加上核桃仁片和少许生姜,是地地道道的原汁原味的绿色天然食品,味甜美无比,具有健胃解渴等功效;

第二道蜜——“荞粑粑蘸蜂蜜”,荞粑粑蘸蜂蜜也是彝家人的风味小吃,山荞生长在彝山的高寒清冷的大山深处,它在贫瘠的土中萌芽,在干旱中生长,在清苦中孕育,在冷风中开花,在高寒中结果,从不受外界的空气污染,是彝家人喜爱的食品,彝家人出远门,都喜欢怀中带一块荞粑粑,饿了啃一点荞粑粑,喝一口山泉水又行路,做得好的荞粑粑放置一个月都可食用,荞粑粑还有药用疗效,如肠胃不好,消化不良,吃上几口荞粑粑,就可以消除病痛呢;

第三道蜜——“核桃蘸蜂蜜”,核桃蘸蜂蜜是漾濞彝家人最具特色的一道招待贵客的食品,用核桃蘸上清亮碧玉般的土蜂蜜,吃到嘴里,这时你自然深深体会到什么是香、甜、鲜、脆的真正滋味。在古时的南诏、大理国时代,地方官员把核桃作为高贵、典雅之礼品贡奉给朝廷皇帝享用。核桃也是药用补品,经常吃核桃,可以补肾固精、乌发养颜、补气养血、润肠化痰,更有健美之功效。

漾濞卷粉

因为漾濞彝族自治县处于漾江和顺濞江的交汇处,而得名于漾濞,由于得益于两江水的滋润,这里盛产云南最优质的大米。在来大理的路上,红春兄弟一路给我讲述漾濞的特产,漾濞除了中国最好的核桃,还有一样大理最有名的美食——卷粉。

据说制作漾濞卷粉是需要花一定的功夫的。要先取优质大米浸泡至少6个小时以上。等大米表面糯化之后,再研磨成浆,放在特制的蒸笼上逐张逐片蒸熟。制成的粉皮洁白细嫩,用薄如翼,润如膏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在做好的粉皮上抹上特制的核桃酱(或者花生酱),撒上一些泡菜末再淋上少许辣椒油,最后将整个粉皮裹成卷,切成大小均等的四段就大功告成啦。卷粉质地细腻,口味酸辣香甜,加上核桃酱带来的醇厚感,独具风味。

卷粉可裹成卷吃,也可以切在碗里加热汤吃或凉吃。而小城街上马家卷粉的盛名,更多地来自于它裹成卷的滋味。人挤人的等着,只为两张卷粉啊!在大理城内到处都打着“漾濞卷粉”的招牌,其实很少有正宗的,要想吃正宗的“漾濞卷粉”就必须来我们漾濞县城的上街吃。

在这个店里有两种卷粉,一种是温汤卷粉,这温汤是用蚕豆熬制一个晚上,将汤熬得白白的,很香。另一种就是进店看到的美女老板做的那种。我先要了一碗温汤卷粉。 很快一碗温汤卷粉就端上来了,店面很简陋,几张小桌子,几条小板凳,生意却很火爆。

我用双手虔诚地端起这碗温汤卷粉,对于每一方的美食我都心怀敬意,因为,它汇聚了一方人民的生活结晶。白色的蚕豆汤与透明的卷粉之间夹杂着翡翠般绿色的酸菜,从颜色上就很诱人。我先喝一口汤,一种蚕豆的清香和酸菜的酸味感,很是开胃,然后我又用筷子夹起几根卷粉放到嘴里慢慢的嚼着,滑滑的,很有韧劲。我一边一边想,这种用蚕豆磨制的汤是谁创制的,它跟卷粉的精密结合,真是绝配啊!

世间的许多美食都是劳动人民长期劳动产品有关,好的美食首先要有上乘的食材,用这里优质的大米制作的卷粉也是最美味的,不知道的因为太香还是饿了,我一口气连汤带卷粉全都下肚,感觉还意犹未尽,就又要了一份由美女制作的卷粉,我感觉,这种卷粉才符合“卷”的意思。我拿起一块,在轻轻的咬一口,花生酱的细腻、辣子油的辣香再加上那酸菜的酸爽,那口感真是妙不可言。

烤全羊

漾濞烤全羊,精选两岁以内的天然草山放牧精饲料喂养的肥胖羯羊烤制。

秀岭梨园

春日,秀岭的漫山梨花开成一山春雪,漫山遍野,如雾如雪,如梦似幻。梨花开尽,夏去秋来,又有满山梨果。

李家庄苹果园

高海拔、多阳光,以及苍山雪水的灌溉,李家庄苹果园苹果营养物质积淀丰富,“糖心”远高于其它产区。

金牛村

漾濞县金牛村,一个总人口只有2000多人的小山村,就坐落在点苍山脚下,几百户人家就着山形地势居住。这个原本普通平常的小山村却深藏着一个关于点苍山的秘密。 金牛村最为引人瞩目的是这个村紧挨着石门关。

石门关是点苍山西麓的一道独特景观,被称为点苍山之门,在这里大山好像被一把巨斧劈砍了一下,形成了两道千仞绝壁,绝壁之中还有清澈激荡的溪流,并且就着山势形成七道瀑布,每道瀑布虽然形态各自不同,但都奔涌飞溅,风卷雷鸣,飞珠溅玉,气势非同一般,集雄、险、奇、秀、幽的特点为一身。

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此游览,徐霞客在游记中是这样描述的:“因矫首东望,忽云气迸坼,露出青芙蓉两片,插天拔地,骈立对峙,其内重峦叠翠,云影出没,令人神悦。”如今,石门关已成为云南省级风景名胜区,每年许许多多的各地游客到此游览。

金牛村的人也依托石门关旅游开发的机遇,开办了农家乐或是卖些土特产品增加收入,不过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是传统的农业农村模式。

相对于石门关开发的热闹,金牛村中关于点苍山的秘密依然没有多少外界人知道,这个秘密就是金牛村民口里的“草帽人”。

“草帽人”其实是一组崖画,崖画的位置就在距石门关不远的金牛村后山。1994年10月,几位专家在点苍山西麓的金牛后山找到了一组崖画,崖画位于点苍山最高峰马龙峰西坡,漾濞县金牛村后山坡吃水箐旁。海拔2000米,位置东经100度零2分44秒,北纬25度37分32秒之间。崖画绘在山崖边一块突出的巨石上面,崖画上有石檐,远看如一个当地戴草帽的石人,村里人就形象的称作为“草帽人”。该幅崖画画面向南,高3.5米,南北宽5.2米,总面积约18平方米。

崖画位置距离金牛村约2.5公里,距县城约8公里。 专家们惊讶的发现,位于苍山西坡的这组崖画与全国其他地区发现的崖画,如沧源崖画、西北地区崖画,既有相同点却也有明显的区别,这就意味着这个发现带来的是更多更深远的不解之谜。

抱荷岭村

抱荷岭村民委员会是个由族群传统居住空间移动所形成的多族群杂居村,它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漾江镇的西北部,隶属于漾江镇,有11个村民小组,其中10个村民小组为彝族的罗武人,1个小组为彝族的另一支系——由中甸自发移民到此地的诺苏支。

罗武人,彝族支系“聂苏支”后裔,自称“聂苏颇”,他称“罗武”族,罗武人于明代从楚雄武定地区迁入,属当地的土著。罗武人居住的村落地处山区,四面环山。长期定居生活与山地耕作,使这个群体很好地适应了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并发展了与此相适应的山地农耕文化。

罗武人所属的10个村小组较集中地分布于山脊上,每个村小组一般只有一个姓氏,村内家户彼此间有紧密的亲缘联系。村小组内的村民喜欢聚居居住,一户与一户房屋紧挨聚拢,只有几户村民围绕着这一区域成散状分布。房屋的样式多是两层楼的老式砖木结构房,建盖房屋的师傅多会从擅长建盖此类房屋的白族工匠中聘请。抱荷岭村委会所在地有直通漾江镇的公路,在国家政府的扶贫下村庄内也铺了水泥路。

“诺苏支”,他称“白彝”,其他民族习惯上称他们为“后山彝族”、“雀山彝族”或“阿老友”。据调查,诺苏支原先居住在四川大凉山地区,后因逃避黑彝的统治逃到中甸地区。1969年和1974年间,其中的陆、胡两姓先后到雀山游牧,1983年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后才正式定居下来。诺苏人居住的村小组名为“雀山”,雀山小组与其他罗武人的村庄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建立于山顶平地上,村庄内家户与家户之间保持有一定距离。

诺苏人的房屋多是木楞房,房屋式样简单,现在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之下,诺苏人建盖了新房,房屋样式依然简单,多是单层平房,房屋内陈设同样简单,只是房屋的外墙统一刷成了白色。目前,雀山小组也铺通了直通村委会的路,但道路崎岖。迁入大理之后,诺苏支逐渐改变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当向周边群体学习后,逐步适应了山地农耕生产方式。

诺苏支的祭祀仪式多,且仪式程序复杂,其中祭火是诺苏支最大的祭祀活动。在祭火节时他们都会盛装并狂欢三天三夜,之中最重要的时刻就是取新火种,这意味着来年的幸福与丰收。祭祀活动是以村为单位进行的全村性祭祀活动。在祭火节当天,全村齐聚于村头进行祭火活动,祭祀之后的节期里他们还会到同族源居住的其他地方去参加祭祀并会走访亲戚。调查中,雀山村民说,他们逢年过节都会到中甸亲戚家进行祭祀活动。

抱荷岭罗武人居住在连绵群山之中,沟通抱荷岭与坝区的公路只有一条,距离为27公里,抱荷岭处在这条公路向山里延伸的尽头,每天有一趟班车往返两地,整段公路只经过一个较大的村子荨麻箐,村民与外沟通不便。但是山与山间有很多小路和古道,罗武人无论是经济往来还是人情世故都可以依靠这些小路取得联系。

罗武人还有“七月半”的驱鬼活动,活动中村里的男性成员会在阿毕的带领下共同进行野鬼的驱逐。驱鬼仪式中,族群成员共同抵御以鬼邪作为表现的外部侵扰,外敌的压力使他们空前团结,在不断重复的仪式模拟中,族群内聚力不断深化。

周二赶集日的双涧街是罗武人和诺苏支所拥有的共同交易集市。集市场域中的交换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基本生活所需之外,将少量或较多的剩余产品进行物品之间的交换,如罗武人经常用玉米换取诺苏支的猪,也会购买他们的苹果、洋芋和药材等,而诺苏支则常常向罗武人购买李子和柿子等。除了集市场域中的交换外,两个族群也存在其他市场交换关系。抱荷岭村盛产蕨菜、药材和核桃,罗武人有几户人家专门加工和收购这些农产品,当生意规模扩大,人手不够时,他们会雇佣劳动力,有时也会从诺苏支中雇佣,劳动力的市场关系在两个族群内结成。

金盏村

在漾濞县漾江镇金盏村三厂局傈僳族中至今还流传着爬刀杆这一传统习俗。爬刀杆傈僳语“阿堂得”。意思是“爬刀节”,它是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五日,方圆几十里的傈僳族男女老少身穿民族盛装,聚集在刀杆广场,每当爬刀杆来临,广场中央竖立两根20多米长的粗木杆,把36或72把锋利长刀,刀口朝上绑在木杆上,形成一字形梯状,凡有三或六的地方,两刀交叉成X字形,刀杆顶端挂着小红旗。

“上刀山,下火海”是刀杆节中主要的习俗表演活动,它再现了山地民族翻山越岭的生活经历及攀藤负葛的艰苦卓绝精神,同时也是一种民间传统习俗活动。其中包括点花、点刀、耍刀、迎花、设坛、祭刀杆、竖杆、祭龙、上刀、折刀、下火海等步骤,其间有一套严格的仪式。上刀山和下火海是仪式中最为惊心动魄的环节。上刀山是将36把利刀捆扎于四五丈高的栗树杆上,每把刀相距尺许,刀刃全部朝上,表演者赤脚踏着锋利的钢刀,逐级爬至刀杆顶端,依次进行开天门、挂红、撒谷等表演。

下火海是表演者下刀杆后又踏入通红炽热的炭火中,表演绝技。现在节日中,原始信仰的内容已被展现健康新颖的唱词和丰富的手上舞蹈动作的“跳嘎”所取代,具有了更广泛的群众性。如今,这一古老而又奇特的刀杆节,已成为傈僳族的传统体育活动。

关于刀杆节的来历有这样的传说:明代兵部尚书王骥受朝廷派遣,率兵马到云南边陲傈僳族居住地区部署军民联防,平息叛逆,收复被侵占的土地,在当地百姓的配合下,赶走了入侵的敌人。为了使边境民富兵强,他带领傈僳青年习武练勇。后来皇帝听信谗言,毒死王骥。傈僳人民即以过“刀杆节”的方式纪念这位爱国将领。

太平······大理州核桃种植明星乡

西南绵绵群山中的一个小山乡,但却是西南丝绸之路博南古道的必经之路。这里古往今来走过了太多的马帮,经过了太多的行旅,见证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沉淀了无尽的岁月,传说中诸葛亮在这里留下了影子,徐霞客的旅程从这里经过,萧乾在这里为修筑滇缅路感怀,太平漫山遍道弥漫着缱绻与旅思。任沧海桑田,时光荏苒,太平人始终在追忆和坚守。追忆历史长河中的荣光,坚守漫长生活中的平凡,坚守灵魂深处的太平。

该乡以“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面提升、加大宣传”为手段,大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小镇。以打造“丝路明珠、滇缅古镇、 千年彝乡、 核桃部落”为目标,太平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因地制宜,打造旅游新亮点,形成一寨一景、一村一点的特色,太平的精准扶贫吹响了冲锋号。

我们走进太平,看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新农村景像;看到了在公路沿线安装的“滇缅公路遗址”系列浮雕;看到了正在启动的新老片区间沿河景观大道——“南方丝绸之路文化长廊”建设。听到了毕摩文化、大铜唢呐、山歌等独具民族特色天籁之音;尝到了苦荞粑粑蘸蜂蜜、核桃蘸蜂蜜的舌尖美味;发现了该乡具有“大理州核桃种植明星乡”和宜居宜业的好底子,他们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将厚积薄发,大步前行。

漾濞石门关

在大理苍山背后的江边,有两座高数百米的断崖峡谷,形如两扇巨大的石门,清流飞瀑,奔泻而出,是一处神奇的景观。周围巉岩壁立,峡谷深邃,谷地溪流湍急。石门关实为鬼劈神凿,异境开天,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石门关是一处典型的峡谷地貌景观,发源于苍山玉局峰的金盏河,从峡谷中间奔驰而下。新修的玻璃栈道也开放啦!

交通攻略:到位于风车广场旁的大理西南客运站搭乘下关到漾濞的班车,在白乙地下车后再转搭车3公里后即达;自驾可从下关上大保高速公路,到平坡收费站下,往漾濞方向顺路直行到白乙地右转上山3公里左右即达;也可以选择出租车,但一般司机不会打表,价位在80-100元之间,车程30分钟。

苍山西坡大花园

苍山西坡大花园位于苍山西坡中段,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漾江镇境内点苍山西坡的笔架峰,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漾江镇紫阳、上邑、金盏、安南四个自然村大部林地,自然生态极佳,山水潋滟,风光如画。特别是每年3、4月份,大树杜鹃红透了整个山坡,景色绚烂无比,仿佛春天的所有颜料都被倒在了这块土地上。

“苍山西坡大花园”是苍山西坡腹地一片高山草甸,水肥草美,鲜花遍地,牛羊悠闲。春天,山坡上开满了火红的、紫红的、白的杜鹃——这是原生于陡坡上、足有300多亩的大树杜鹃(即马缨花、映山红),它们一棵接一棵,一片连一片,似是大树的原始森林,或是杜鹃的海洋,让人叹为观止。

苍山西坡大花园赏花最佳时节是每年1月末至4月中旬。这时,生长在海拔3500米的大树杜鹃,在孕育了一个冬季后,在沃土和雪水的滋润下,不慌不忙地在枝叶间绽放开,一簇簇、一片片,沁人心脾,摄人心魄。由于苍山西坡人烟稀少,大花园人迹更少,使其生态保持完好。苍山大花园以映山红(俗称马樱花)为主,其他种类的杜鹃及不知名的杂花相间其中,当是点缀。满山遍野的映山红,把大山染得一片通红,显得异常的奔放喜庆,格外的欢快热烈,能让所有在此游憩者的心都为之沉醉!

交通攻略:自驾到下关后,沿大保高速公路前行约30分钟车程至漾濞县城;沿平甸公路至漾江镇,约18公里;沿盘山公路至金盏河电站,约7公里。(适宜车型:越野车、面包车、中巴车;不宜车型:小型轿车,大巴)。徒步里程:约3公里(金盏河电站前池至官房坪游客接待中心)。

漾濞古城

博南古街在漾濞县城脚下临江的一隅,长约千米,当地人们习惯称其为老街,是漾濞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所在,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云龙古桥

漾江之上,有铁索吊桥横跨而过,宛若飞虹,名为“云龙桥”。

古道驿站——柏木铺

柏木铺与老榕融为一体,掩藏在山峡溪流间。溪流从远处的层峦山流下来,穿铺而过,名字很好听、很诗意,叫石月亮河。古道,驿铺,小桥,老院。旧时景物,历史遗迹,有得一看,有得一说。

抗战记忆——滇缅公路漾濞段 ,漾濞人为了修这条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漾江、濞河交汇,谓之漾濞。漾江濞水间,流金淌银地。雄奇秀丽的点苍山,碧波荡漾的漾濞江;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马蹄印,青山碧水白云间的马铃声;灿若云霞的马樱花,郁郁葱葱的核桃林;一山一水,一枝一叶,皆可入诗入画。宁静秀丽的自然风光,再加上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的精心雕饰,使漾濞的风景名胜独具丰采,美不胜收。明代著名学者徐霞客、杨升庵、李元阳都在漾濞山水间留下了他们乘兴游览的足迹和由衷赞美的诗文;邑中父老更不乏歌咏故园山水的华章,给后代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关于彝乡古迹名胜的故事。

qq:3374591241

电子邮箱:3374591241@qq.com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招商热线:400-116-9096
投资指南

... 更多

投资金盏
  • 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

    立即咨询
  • 企业政策

    企业政策

    立即咨询
  • 厂房仓库

    厂房仓库

    立即咨询
  • 写字楼租售

    写字楼租售

    立即咨询
  • 资金扶持

    资金扶持

    立即咨询
  • 人才政策

    人才政策

    立即咨询
  • 进入小程序找园区
    友情链接:

    安贞街道招商引资招商网    麦子店街道招商引资招商网    首都机场街道招商引资招商网    朝阳区产业扶持政策

    金盏土地出租出售     金盏厂房出租出售     金盏仓库出租出售     金盏写字楼出租出售

    金盏招商引资服务平台

    ×

    您好,园区招商专员为您解答园区招商政策、工业用地、厂房招商等园区招商信息,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也可直接拨打400-116-9096,由专业招商人员为您解答!

    稍后再说

    马上咨询

    电话咨询
    400-116-9096

    客服咨询

  • 注册公司政策
  • 土地厂房咨询
  • 资金扶持咨询
  • 其他相关咨询